365备用线路网 >  媒体看罗店
文汇报:奉棉花为“万花之王”、在中小学开设龙船课,这个小镇带你穿越700年
作者:[罗店镇] 阅读数: 日期:[2018/4/26]

webwxgetmsgimg (5).jpg

▲宝山区罗店镇供图(下同)

宝山区罗店镇,“春有花神秋有画、夏有龙船冬有灯”——这里的农人曾把棉花奉为“万花之王”,从400多年前就开始办花神庙会;这里的手艺人懂得制作龙船,如今甚至把龙船文化节开进了中小学课程。

最近,罗店镇正在创建2018-2020年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,去年开始,该镇每年安排年度专项文化资金600万元,用于保护和传承民间文化。他们想把这座小镇变成“长江口上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”。

webwxgetmsgimg.jpg

罗店镇位于宝山、嘉定和江苏太仓三地交界处,是长江口上的第一处江南古镇,由于区位优越、物产丰美,在历史上素有“金罗店”美称。事实上,历史古镇距离城市人并不遥远,从上海市中心乘坐地铁7号线,罗南新村站出站就是罗店镇。

罗店镇成陆于唐代略前,因元代商人罗升在此设店而得名,兴盛于明清的棉纺织业。它见证了1400多年历史风云,承载了沪北地区的人文血脉。在位于老镇核心区域的罗店镇市民服务中心,占地3000平方米的民间文化展厅透露了岁月的痕迹。

webwxgetmsgimg (2).jpg

在“非遗工坊”内,记者遇见了罗店彩灯传承人朱玲宝。他说,“春有花神秋有画、夏有龙船冬有灯”里的“冬有灯”,说的就是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罗店彩灯。他的工坊内悬挂着多展以竹、木、芦苇、铁丝为骨,色纸、彩绢为表,融书画、剪纸、雕刻、编扎于一体的灯,颜色或鲜艳或素净,错落有致,甚为好看。

77岁的朱玲宝精神矍铄,他从 1983年起向民间扎灯艺人王庆华学艺,全身心投入到技艺的传承之中,将制作彩灯的工艺和方法汇编成书,并开办灯彩制作工艺培训班,现有灯彩“粉丝”逾千人。

webwxgetmsgimg (1).jpg

除此之外,展馆还有龙船、天花玉露霜、罗店鱼圆等传统技艺展示。在“罗店龙船工作室”,市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张福成的儿子张国忠正在专心制作龙船基底。他父亲生前制作的精美龙船就呈放在旁边的橱窗内。张国忠从小跟随父亲学习制作龙船,“以前就在家里制作,现在有了自己的工作室。如果我的父亲还健在,他一定很欣慰”。

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——端午节罗店划龙船习俗是罗店镇的文化品牌。为了让这个古老的习俗长久传承,全镇15中小幼学校都设置了相关宣传活动和校本课程。

webwxgetmsgimg (3).jpg

罗店镇镇长申向军介绍,罗店镇被列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镇,全镇形成了明清江南风韵的罗店古镇、北欧风情的美兰湖新镇和美丽乡村的整体布局,“我们希望通过文化引领,推动产城融合,加快城市转型发展步伐。”

去年,罗店镇以政府投入、企业资助等形式,设立年度专项文化资金600万元,用以支持民间艺术的挖掘、修复、传承、鼎新。罗店花神庙会就是其中一项支持内容。花神庙会在罗店有400余年历史,过去,罗店人把棉花视作“万花之王”、“万花之神”。农人商贾要举行迎神、祭神的活动,求神驱邪避瘟,求神风调雨顺,花神堂在罗店人血脉中有着挥之不去的记忆。这个传统于2017年重新拾起,透过庙会上的十二花仙、棉花主花神等形象,旧时风景回到人们眼前。

webwxgetmsgimg (4).jpg

“一条7号线,可以带你穿越700年的文化历史”,申向军说:“为了抢救不可复制的文化资源,我们从四季文化品牌入手,让罗店的文化传承在每一寸土地上,传承在市民的每一天的生活中”。”

[打印]  [收藏]  [关闭]